佛山新城未来学校设计竞赛

项目地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小布村

用地面积36984㎡

建筑面积48512㎡

本项目地块处于顺德小布村传统水乡聚落与未来新城“乡与城”的过渡地带,未来的校园规划应如何编织与转换这两种肌理,并延续顺德传统文化与水乡记忆,同时自身又能成为学生、老师和社会居民共享的全新校园模式与场所,成为本次设计的一个重要议题。

1.jpg

鸟瞰效果图

新的校园规划将场地周边的水乡村落和城市肌理进行有机的叠加,同时保留场地内原有的水道和树木,将小体量的功能体块因地制宜有机的布置在低层,而大体量的建筑体则叠加在上部,创造了多层次的活动平台和临水空间,形成全新的水乡校园模式。

2.jpg

鸟瞰效果图

整体规划

校园整体规划因地制宜,保留场地内原有的水道和绿植,建筑体块顺势沿着水道两侧,通过扭转、嵌入、环抱、平行等方式进行布局,架空平台、廊桥、坡道和台阶的置入将整体校园功能空间串联起来,营造多层次的活动平台与亲水空间,形成面向城市和未来的新校园综合社区模式。

3.jpg

组团分析

楼·台·榭·廊·桥
——环水聚落式校园

综合楼、科学楼、艺术楼等公共组团位于城市主干交叉路口,方便社区共享,塑造积极的城市界面。普通课室教学楼组团位于场地北侧,底层架空,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本底,同时也便于独立管理。体量较大的宿舍楼临近居民区,营造静谧的休憩环境的同时减少对校园的压迫感。大操场环水而建,通过底层架空的方式,形成双层环形跑道和功能丰富的运动空间,同时通过平台、廊桥、坡道等方式将整体校园联通,形成活跃、开放、共享的校园空间模式。

4.jpg

校园主入口效果图

向城市开放的新校园模式

校园主入口通过廊桥架空的方式,面向城市滨江步道和公共绿地,塑造对城市开放的入口形象。教学组团内部规划采用传统聚落的有机布局,一到三层多为小体量的公共课室体块,通过平台、坡道、楼梯、廊桥将其串联,形成一个整体的、多平台的聚落空间体系,二到六层为普通课室体块,架空于底部小体量的功能基座上,通过空中连廊、外挂楼梯等方式连接各栋教学楼,使各个空间能够形成连续、自由和开放的教学模式,同时回应岭南地区的气候特征。

5.jpg

教学楼效果图

6.jpg

综合楼效果图

7.jpg

公共教学组团

公共教学组团环水而建
续写水乡场所记忆

公共教学组团集中布置在场地内最中央最公共的区域,综合楼、科学楼、艺术楼环水对望,小剧场、图书馆、餐厅互为舞台和背景,高低错落,形态各异,延续水乡村落的楼、台、榭、桥、廊等文化记忆。首层至三层主要布置最公共最活跃的功能空间,便于师生和校外人员共享和交流。面向城市侧的各种文艺类课室和图书空间,各个功能竖向层叠,同时水平相连,架空平台和屋面空间被开放出来,供师生和公众共享,艺术、图书以及相关的学术活动成为这个建筑的立面和整体形象。

8.jpg

从小剧场望艺术楼

9.jpg

多运动平台体系

人与人、人与自然、人与空间
多维互动的新校园模式

公共教学组团集中布置在场地内最中央最公共的区域,综合楼、科学楼、艺术楼环水对望,小剧场、图书馆、餐厅互为舞台和背景,高低错落,形态各异,延续水乡村落的楼、台、榭、桥、廊等文化记忆。首层至三层主要布置最公共最活跃的功能空间,便于师生和校外人员共享和交流。面向城市侧的各种文艺类课室和图书空间,各个功能竖向层叠,同时水平相连,架空平台和屋面空间被开放出来,供师生和公众共享,艺术、图书以及相关的学术活动成为这个建筑的立面和整体形象。

10.jpg

主入口望操场

Next Project > 顺德华侨中学扩建工程中标方案